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擔心年紀漸長,骨骼越來越脆弱嗎?骨質疏鬆症就像沉默的殺手,悄悄侵蝕骨骼健康,往往等到骨折才發現!骨質疏鬆症會讓骨骼密度和質量下降,變得脆弱易骨折。它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預防更顯重要。從年輕時就注重骨骼健康,能避免日後骨折之苦。透過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和充足日曬,有效強化骨骼,遠離骨質疏鬆。接下來,一起學習存好骨本的三個要訣,為骨骼健康打下堅實基礎!
陳小姐是位35歲的外商業務,由於工作的性質,常常需要應酬喝酒,也因為工作忙碌,三餐常常得在外解決,也很少有運動的時間,每天下班回家就是倒頭大睡,假日也只想窩在家裡放空。一次的公司健康檢查被告知骨質流失得很嚴重,再不注意,將來很有可能會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,因此跑來診間求診,想要了解是否有什麼補救或預防的方法?
骨頭,看似沉睡僵硬般的器官,其實骨骼重塑(remodeling)每天不停地在運作。骨重塑(bone remodeling)是指老舊的骨組織由蝕骨細胞(osteoclast)吸收後,再由成骨細胞(osteoblast)形成新骨,這是一個反覆循環的反應,而鈣離子就在這反應中不斷的進出我們的骨骼。當我們在孩童及青少年階段,骨頭生成的速度大於骨頭分解的速度,因此可以持續增加骨頭的質量。
持續到了30歲,骨頭生成與分解的速度變得相等;當年齡持續增加,骨頭分解速度開始超車,體內的鈣以每年0.3~0.5%的速度流失,尤其是40-50歲停經後的婦女,鈣流失的速度每年會上升至2%,甚至是好幾倍數成長。如果骨質流失過多,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,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,讓骨 骼變脆、變弱,就是所謂的「骨質疏鬆」。
以往骨質疏鬆這四個字常和高齡族群劃上等號,以至於中壯年人輕忽了這個詞彙。根據統計,骨質疏鬆有年輕化的趨勢,許多中壯年族群常因工作型態久坐而缺乏運動與少曬太陽,此外飲食與生活習慣不佳,使骨質從30歲起開始流失,如果不提早預防,未來可能成為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。
停經:女性在停經以後,雌激素(女性荷爾蒙)分泌量會大減,讓骨頭中的蝕骨細胞活性增加,骨質會容易被破壞,因而引發骨質疏鬆症。
老化:當人體逐漸老化時,人體的造骨細胞效率會變低,產生骨質的效率也會變差,就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機率。
抽菸:抽菸會使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降低,並使女性停經時間提前,當缺乏雌激素的保護時,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便會提高。
酗酒:有研究指出,酗酒者引起骨質疏鬆併發骨折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2~3倍,且酒精可能對於骨骼有直接的毒性作用,造成骨質密度減少,引發骨質疏鬆症。
鈣質攝取不足:從30歲開始,骨質密度便會逐年減少,若沒有適時補充鈣質,則易罹患骨質疏鬆症。
缺乏運動:規律的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的反應,而比不運動時生成較多的骨質量,因此缺乏運動有可能會增加骨疏鬆症的風險。
骨質的健康是有科學性的診斷工具,我們可以透過骨質密度檢查來診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症的情況。這個檢查是利用「雙光子式吸收儀(DXA )」檢查身體的髖骨和腰椎骨頭,如此可得出患者的骨質密度(我們稱之為T值)。透過測得的T值我們可以用來判斷骨質疏鬆的程度及發生骨折的機率。
另外,居家我們也可以透過「332法則」來自我檢視是否有骨質疏鬆的狀況。什麼是「332法則」呢?
(1)現在的身高比過去少了3公分以上
(2)靠牆站時,後頸部與牆壁之間的距離大於3公分以上
(3)肋骨下緣與骨盆間的距離小於2公分
若發現自己有以上3種情況的其中1種,就要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的問題,建議可以進一步去醫院做骨質密度檢查 。
控制體重:維持理想體重不能太輕、過重或肥胖,因為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,加速骨質流失,造成骨質含量變少、肌耐力降低。體重過重則會增加骨頭、關節的負擔。
補充鈣質:從牛奶、豆類、乳製品、小魚乾、黑芝麻等都能獲得一日所需的鈣質,另外若同時攝取像是鎂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k等營養素也能幫助提高鈣質的吸收。鎂在堅果、酪梨、豆類、全穀類、魚類、深綠色蔬菜都能攝取得到;維生素D,可從香菇、木耳、雞蛋、紅肉、肝臟類等攝取得到;維生素K則富含在菠菜、萵苣、青花菜、芥菜、納豆等食物中。另外也要注意飲食中要避免高鈉或高磷的加工食品,攝取過多這類的食物會降低鈣質的吸收,增加鈣質從尿液排出。
曬太陽:曬太陽可促進體內生成維生素D,有利於幫助鈣吸收,對肌肉強健也很有幫助。
戒菸:抽菸者得到骨質疏鬆症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兩倍,因為尼古丁會造成骨頭的代謝異常,讓骨質流失更快,戒菸可有效降低風險。
控制飲酒:建議一天喝啤酒不超過500cc、紅酒160cc、烈酒60cc,因為酒精( 乙醇 )會使破骨細胞的活性增強,讓骨頭代謝變快,進而造成破骨細胞與造骨細胞更不平衡。
運動:每週只要固定運動2-3天,就能達到肌肉鍛煉、維持骨骼的健康,還能改善平衡,減少跌倒風險,藉由漸進式負重訓練增加人體分泌特殊激素來控制抑硬素的濃度,可有效幫助其骨骼的生長,並且幫助預防骨質疏鬆症,延緩骨質流失的情況。
身體鈣質流失本是不可逆的過程,唯有提早存好骨本以及減緩流失速度,預防骨質疏鬆症並非不可能的任務。蔡醫師最後提醒大家,記得存好骨本3要訣:
(1)重視日常營養,多攝取含鈣量高的食物,若由於各種因素無法從食物攝取到足量的鈣,也可考慮增加鈣營養補充劑來補足不夠的鈣攝取量。
(2)每日接受充足日曬
(3)規律負重運動並戒掉不良生活習慣(抽菸、飲酒)。
若能持續做到上述3點,相信一定可以維護骨骼健康,讓你遠離骨質疏鬆症喔!
參考文獻:
1.Calcium and vitamin D: Important at every age.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.Accessed Sept. 29, 2018.
2.2021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
3.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文章:骨質疏鬆
4.衛生福利部文章:更年期後女性 每4人有1人骨質疏鬆
5.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第八版
6.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:認識骨質疏鬆症
專科大夫.嚴選一家人的健康